湿地所联合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作者:韩兴泽 雷茵茹 时间:2023-03-06 点击数:

湿地所联合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开展“给城市动物安个家”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活动


2023年3月3日是联合国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伙伴关系”。北京市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600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中关村森林公园就是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为保护健康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与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3月4日上午,中国林科院湿地所联合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在中关村森林公园举办了“给城市动物安个家”的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活动。

15个亲子家庭通过线上报名积极地参与到了本次活动。通过“破茧成蝶”的破冰活动,15个家庭的小朋友体会到野生动物成长发育的不易,进而激发了大家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欲;15个家庭的小朋友领取各自的“身份卡片”,将自己代入到一个特定的野生动植物个体,带着思考通过湿地所专家赵欣胜、雷茵茹的科普,身临其境地完成最后为自己身份卡所对应的野生动植物“安家”的任务。本次活动,湿地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赵欣胜、雷茵茹向亲子家庭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意义和保护方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等相关知识。亲子家庭在专家指导下实地参观了园内生物多样性保育设施,了解每个设施的原理和作用,比如人工鸟巢和昆虫旅馆等保育设施均使用无害的原木材料,根据目标鸟类和昆虫习性进行了定向设计,吸引动物留下来安家;本杰士堆通过用石块、树枝、树叶等分层堆建,同时用掺有乡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外围种植蔷薇等多刺植物、蔓生植物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从而形成能为各类小型动物提供隐蔽场所的复合微生境等。活动过程中,专家还带领孩子们一起认识公园常见的园林植物,了解植物的识别方法与生长习性。最后15个亲子家庭都通过湿地所专家精彩生动的讲解完成了各自的“安家任务”,并在活动结束时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写在了宣传条幅之上。

活动至此,在湿地所和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调动了公众与社区紧密结合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关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保护意识的理念深入人心,圆满的达到了本次科普宣教活动的目的。


Copyright© 20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地址: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Tel:010-62824182  京ICP备 1100186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