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所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和保护成效分析取得进展

作者:郭子良 时间:2021-07-09 点击数:

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决定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变化趋势,同时引起生态过程的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动态变化能够直接指示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效果,并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人类活动,分析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动态及其与保护成效的关系,有助于推动人为干扰地区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湿地所湿地景观与规划设计学科组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83个景观分析单元,采用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首次基于公里网格,利用景观开发强度指数和景观压力指数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和保护成效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评估方法,影响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主要因素,为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研究提供新视角。

结果表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长期保持西部耕地和东部自然湿地为主体的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导致了保护性景观和人为干扰景观等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强和聚集程度降低,景观异质性明显增加,优势景观斑块连通性降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整体上景观保护成效较好,景观开发强度指数和景观压力指数分别下降了0.35.72,且大部分景观单元景观压力指数为负值。但局部景观开发强度和景观压力有所上升,特别是自然湿地周边。耕地面积减小和林地面积增大使该保护区的景观压力减轻,自然湿地萎缩及其周边鱼塘和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导致该保护区景观压力增大,影响了其湿地保护的成效。

本文《三个时期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和保护成效分析》发表在《湿地科学》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409)的资助。

图1 2004年、2010年和2016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开发强度指数分布图

图2 2004年、2010年和2016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压力指数分布图

图3 9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对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压力指数的贡献


Copyright© 20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地址: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Tel:010-62824182  京ICP备 11001867 号